
澤庫藏羊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。
秦漢時期,澤庫地區為羌人牧地。先是先零羌的牧地,因先零羌遭受漢朝的軍事打擊,力量薄弱,燒當羌聯合其他各部,將先零羌逐出小榆谷、燒當羌占據大小榆谷,成為強大的部落集團。清代中后期,蒙古勢力衰落,澤庫地區原有的少數蒙古人逐漸移遷河南縣境。隨著游牧南遷,澤庫縣境恢復了隆務囊索獨立管轄,成為熱貢地區的夏季草地。1949年9月青海解放,今澤庫地區屬同仁縣五、六、七區。1953年12月5日由同仁縣析置澤庫縣,隸屬黃南藏族自治州。歷史上藏民族的飲食習慣以羊肉、青稞炒面為主食。而作為游牧民族,肉在其食物構成中占有重要地位。藏族食肉的方法有煮、風干、烤、生食、烘等。最平常的食肉法自然是煮。煮肉則強調一個“鮮”字將肉煮至半生不熟,肉的紅絲甫盡即可。藏羊肉比豬肉的肉質要細嫩,而且脂肪、膽固醇含量都要低,蛋白質含量較多,多吃藏羊肉有助于提高身體免疫力,寒冬多吃藏羊肉可益氣補虛,促進血液循環,增強御寒能力,還可增加消化酶,保護胃壁,有助于消化。老年人、體虛的男人和產后婦女食用,具有補精血、補腎壯陽,養肝、預防產后虛冷、補乳等功效。
地域范圍
澤庫縣位于東與甘肅省夏河縣為鄰,南與河南蒙古自治毗連,西與海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德縣相望,北與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分界,東北與同仁縣接壤。地理坐標為東經100°34′—102°08′,北緯34°45′—35°32′之間。包括澤庫縣澤曲鎮、麥秀鎮、和日鄉、寧秀鄉、王家鄉、多禾茂鄉、西卜沙鄉、巴灘牧場、恰科日社區,轄五個鄉兩鎮一場一社區的64個行政村。東西長142公里,南北寬85公里,總面積6658.06平方公里,覆蓋全縣范圍。
產品品質特性特征
1、獨特的感官特征:藏羊神經敏銳,行動敏捷,合群性強,在放牧游走時雖然很分散,但不輕易離群,稍一驚動即迅速奔跑集中,抬頭疑目注視周圍情況。當渡河過橋或出入門欄時,只要少數“頭羊”通過,其余羊只都會跟隨前進。體質結實,骨骼粗壯、四肢健壯、蹄質堅實、喜游走、善攀登、便于登山運動。嘴窄而尖,嘴唇靈活,切齒向前傾斜,因此能攝食零散莖葉,啃食很低的牧草,對低草的利用比牛好。澤庫縣東部和中部藏羊外型偏于歐拉型,體大肢高,頭呈三角形,鼻梁隆起,公母均有角,角長而偏平,向外呈螺旋狀彎曲,背腰較寬平,十字部高于鬐甲部,尾小呈三角形,頭肢多為褐色或黑色,體質堅實,被毛粗短,被毛大多數無毛辨結構,干死毛含量較多。西部藏羊外形偏于高原型藏羊,所產羊毛優良,接近“西寧毛”多數被毛白色,呈毛辨狀結構,且毛辨長,呈波浪形。被毛分內、外兩層,外層為粗而長的毛辨,內層為絨毛叢,頭及四肢多為雜色,純白者極少。全身被毛呈褐色或黑色者甚少,干死毛較多。屠宰后從胴體上看,肉色鮮紅,有光澤,肌纖維致密,富有韌性。彈性好,指壓后的凹陷立即恢復。外表濕潤不粘手,切面濕潤。脂肪呈白色;煮沸后肉湯澄清透明,脂肪團聚于表面,膻味小、具羊肉固有的香味。味道鮮美純正、口感好,肥瘦相間、香味濃郁、風味獨特等特點,在羊肉中獨具特色。2、獨特的內在品質指標:澤庫藏羊呈原始自然的生長過程,無任何污染環境,終身無勞役,一生中攝入大量的蟲草、雪蓮等名貴中草藥,使藏羊肉質細嫩,味道鮮美。澤庫藏羊肉經農業部批準機構檢測,蛋白質含量高,脂肪含量適中,氨基酸種類齊全,含有煙酸、維生素E、鈣、磷、鉀、鎂、鐵、鋅、硒等微量元素,礦物質元素含量豐富,食用品質好,是人的理想動物食品,也是人們膳食中不可缺少的優質蛋白質來源。3、安全要求:澤庫縣采用的是傳統加科學的方法自然放養,草質優良,無任何有毒物質,區內沒有任何工礦企業,因此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污染和澤庫藏羊生產區的環境影響幾乎為零。因此,澤庫藏羊飼養產地環境空氣質量符合GB3095的相關規定;飲用水符合NY2057無公害牲畜飲用水水質標準;土壤環境質量符合HJ568—2010畜禽養殖產地環境評價規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