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德毛腿雞是安徽省宣城市廣德縣的特產。“廣德毛腿雞”系該縣山區老品種,因腿腳間長有一撮毛,俗稱“毛腿”。明、清期間曾為御用貢品。廣德毛腿雞因其活動量大,肉質不油膩,更營養健康,深受上海、南京等地消費者的喜愛。廣德毛腿雞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。
廣德毛腿雞是廣德縣南部山區一種稀有雞種,起源于新石器時代(距今約5000年),廣德境內最早有人類居住的時期。古下陽遺址(今廣德縣茅田村)的陶片紋飾記載了人類最初如何將山野間野性極強的“野雞”一代一代的馴化成為現今的“毛腿雞”,該雞因腿部長滿濃密的羽毛、喜棲宿樹枝而聞名。明朝太祖朱元璋至正二十八年(1368年)正月初四在應天(今南京)稱帝后的第二年春夏之間,帶領劉伯溫等幾個心腹隨從,重游廣德,在登橫山正頂、拜祭祠山大帝后,又來到廣德南鄉茅田一帶視察民情,君臣舊地重游,萬民矚目,當地鄉紳用自家飼養的毛腿雞款待帝王,皇帝食后龍顏大悅,隨旨將廣德“毛腿雞”作為貢品入膳。廣德民間至今仍將貴賓來時用雞款待稱之為“抓只毛腿”。
“廣德毛腿雞”系我縣山區老品種,因腿腳間長有一撮毛,俗稱“毛腿”。明、清期間曾為御用貢品。皖南竹鄉土特產產銷合作社采用生態散養方式養殖的“廣德毛腿雞”因其活動量大,肉質不油膩,更營養健康,深受上海、南京等地消費者的喜愛。目前,已經通過了有機食品認證。
2013年,安徽皖南竹鄉土特產產銷專業合作社申報的“廣德毛腿雞”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和組織專家評審,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。
廣德毛腿雞劃定的產地地域保護范圍:宣城市廣德縣所轄東亭鄉、盧村鄉、四合鄉、楊灘鄉、柏墊鎮、誓節鎮,共6個鄉鎮58個行政村。地理坐標為東經119°17′21″~119°52′99″,北緯30°70′22″~30°94′95″。